Monday, September 8, 2014

Non-love story #5979 [政治L的無病呻吟] 致香港人, 作為一個十八歲的普通人,我記得的香港不是這個樣子的。 我只不過是芸芸大學新生的一員,但是到了今天,報紙上見到、親眼見到聽到、上網看到的,不再是我自少嚮往生活的一個地方。我不曾記得,以前的香港政府,會以個人名義支持社會上的某一派別,加深勢力間的矛盾。起碼民生再差,香港的官員偷步買車會引咎辭職,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可以令特首腳痛,做事有底線,有規矩,治港不力,起碼有自己在社會的位置。到了今天,每次看新聞,家庭和我都會討論出一個共識:香港權勢只剩下蠢人和賤人。我從未想過作為一個政府可以如此無尊嚴,如此低俗,坦白講,要事例打開報紙就可以,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醜聞,就只差特首跪在京官足下的照片,誠信和腰骨已一文不值。當我還是一根青蔥的日子,香港人捱過了廿三條、沙士、金融風暴,那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年代,今天,我不知道。 香港曾經有過真正的傳媒人,“香江健筆”林行止先生、查良鏞先生、程翔先生、練乙錚先生(是的那也是個會稱人為先生的年代,似乎不是今天的潮流)等等,他們有文人的骨氣和修養,那是一個文章報導還有價值的年代,還依稀記得當年六四文匯報的“痛心疾首”、一個有骨氣的人離開政府去航海、白手創立最有公信力的信報,這不是政治的問題,這是人的問題。今日報紙的頭版,可以是女教師可疑強姦案而非關乎香港幾十年前途的政改爭議,為何?因為香港人的確對強姦案更有興趣有更多討論,我們面對現實吧,香港人在不知不覺間,就變成了這個樣子。 我在派發罷課的單張時,曾經幻想過會有同學走上前勸我們死心、甚至會有中年的市民謾罵我們所思所行,畢竟在這裡思想和發聲仍是自由的。結果是比我想像中更沮喪的:沒有,甚麼都沒有,大部份人裝看不到我們繞路走,眼中有一種“你怎麼在做這種事”的神色,最誇張的是有個朋友走過時驚慌地問:“你在做甚麼!?”還有一位教育界已退休的先生,和我談了好一陣子,只是為了說服我讀完書後離開香港,過一個可能更成功的人生。 我敬重的泛民主派前輩,你們真的不明白嗎?我們輸了,輸得很乾淨,不是輸給北京,是輸給香港人,他們不玩了。 中央“落閘”,很簡單,他們比我們更清楚香港人,他們知道可以“睇死”我們,看準了,再強硬十倍,有反應的只會是過往十年一直抗爭的同一班人,不會再有更多。成功從無巧合,即使成功的是一個奸人。最近民意出來,支持佔中的人好似只有四成不夠,在辯論開始前,坦白講可信度是不低的,因為主流香港人,老早在我們眼皮底下變成自己憎恨的大陸人。 香港人沒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,這句一點都不誇張。香港人失去了皇后碼頭、囍帖街、嘉咸街、數不盡的冰室涼茶鋪,走在街頭上遲早不會再有人聽廣東歌,因為一首中文歌只能流行一星期,因為中文歌沒有真正的地位,畢竟錢填的頒獎典禮不會有人信服。我們沒有自己的電視台,因為我們也沒有真正有人欣賞的電視台,不似歐美日韓的劇集有本事紅遍世界。廿年後不用內地文化所謂“入侵”“赤化”,沒有人會再寫繁體字,因為我們覺得簡體字方便快捷,有識之士也沒有竭力維護繁體字應有的價值,加之香港人從來信奉實用主義。街頭上香港人的店遲早會絕種,剩下全世界都會見到的大公司大名牌,香港很少出產震動世界的品牌,以後會更難,因為我們埋沒了他們的起點。筆者自己走入大學,作為少數族裔的香港人,感覺上我才是去大陸做交換生。是的,這些都是小事,一點一點,一步一步,這些小事改變了我們,我們逐漸忽略了,習慣了,正如黃子華的金句:“係咁㗎啦!” 我記得的香港,有Beyond張國榮梅豔芳,有全香港人出品的好電影,有靠得住自己的經濟,那個年代的人沒有通識教育,但似乎比今日的年青人更有常識。也有人說過,香港人就敗在香港人只懂得歧視香港人,這句說話很公道,因為今天的香港人太值得被歧視了。我想起那個勸我讀好書“跳船”去外國的先生,當時我很想說:“我後生,對這裡還有希望。”話到嘴邊但最後嚥下了,走出門看看今天香港的模樣,我知道說服不了他。 曾經我以為香港人很蠢,看不清政治的重要性,因此才會如此冷漠,今天我看懂了一絲皮毛,其實香港人太醒了。心底裡沒有人不知道政治的重要性,每天出門的車費,吸進肺的空氣質素,上網看的,買樓付的,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活在政治之中。香港人不管,因為誰的政府都一樣,我們都會有連續劇追看,都會有馬跑,都會有八掛可言,都會有錢賺。他們不管,是因為不用管,有權的人和敢言敢行的人像在一艘大船中掙扎鬥爭的水手,有時會倒退有時會走歪路,在甲板上的香港人不管,他們只是想在船上掙錢過生活,船要往哪方他們不管,因為在他們的眼光,這船只要不沉就可以了。 很多我認識的人其實對香港絕望,把熱衷時事的我當異類,他們很清楚香港這樣下不是辦法,然而他們沒有站出來,因為讀好書掙大錢太重要了,作為一個年輕人這是從小植下的信仰。曾經香港有填鴨的教育,起碼不會鼓勵學生去訓練一無是處的考試技巧,起碼在大學學位珍貴的年代,社會會選擇獎賞勤勞誠實的人,會幫助“食腦”的人致富。今天我們信奉的是金融和旅遊,靠的是沒有朋友的強國,以及由我們忍受不該忍受的文化。我還曾天真的以為要出人頭地,靠的是骨氣。 筆者實在想不透香港人是如何在我們每個人眼皮下變樣,只知道這是事實。我後生,的確對香港人有希望,但是,首先要接受這個不再美麗的城市,很記得,我們曾經是東方之珠,望一望新加坡台灣日本,只能說的確是曾經了。 此刻,我只想找更多同樣未絕望的人,香港人曾經是很堅韌的。 作為一個十八歲的普通人,我記得的香港,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。 一年級大學生 From 又一城大學 (CityU)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>> http://bit.ly/sharesomething \u003C\u003C 歡迎你向我哋訴說心底話/發表偉論/純粹9up/爆料/尋人求偶,圖文均可

from HKU Dry Club http://ift.tt/1iXMdDK

via IFTTT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